父親向孩子介紹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。
觀眾在紀念館內駐足拍照。圖片均由本報記者 蘇強攝
□許曉彤 本報記者 于曉琳
9月3日,“抗戰(zhàn)14年的黑龍江——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80周年展”在東北烈士紀念館正式面向公眾開放。開展首日,白發(fā)蒼蒼的老者、攜子同行的家長、朝氣蓬勃的學生,大家懷著肅穆而敬仰的心情,與珍貴的歷史文物、圖片和影像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,重溫這片黑土地14載波瀾壯闊的抗戰(zhàn)史詩。
步入展廳,厚重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。一組組黑白照片、一件件滄桑文物,瞬間將觀眾帶回到抗日戰(zhàn)爭的烽火歲月。展覽以“14年抗戰(zhàn)”為敘事主線,完整呈現黑龍江抗戰(zhàn)歷程的連貫性與全面性。觀眾或駐足細讀文字說明,或低聲交流個人感悟,在對歷史的敬畏和沉思中表達著對先烈的深切緬懷。
“爸爸,這是趙尚志用過的手槍嗎?”哈爾濱市撫順小學三年級學生何斯琦指著“空中成像”交互裝置好奇地發(fā)問。身旁的父親輕輕撫摸著孩子的頭,沉聲講解趙尚志將軍的英雄事跡。據東北烈士紀念館館長佟國波介紹,本次展覽運用空氣成像技術,將“趙尚志使用的手槍”“許亨植使用的匣槍”等文物影像懸浮再現,使觀眾在立體可感中深入理解文物背后的歷史。
在七星砬子兵工廠展區(qū),AI互動裝置別具匠心,吸引了哈爾濱市群力實驗小學學生熊逸辰的注意。他輕觸屏幕,與“抗聯小戰(zhàn)士”展開虛擬對話,了解當年兵工廠的運作與戰(zhàn)士們的日常生活。熊逸辰的母親徐玉穎表示:“今天上午學校組織收看了閱兵儀式,孩子深感震撼。下午特意帶他來紀念館,就是希望激發(fā)他對祖國的熱愛,好好學習,報效國家?!?/p>
展覽尾聲別具深意,通過動態(tài)光影藝術,1931年至1945年的年份燈組隨講解依次點亮,串聯起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(zhàn)畫卷。在這里,記者遇到了來自廣東惠州的73歲游客利德平。他激動地說:“我們專程隨旅行團來哈爾濱參觀東北烈士紀念館。今天正值抗戰(zhàn)勝利80周年紀念日,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觀展,更具特別意義。”
開放首日,展覽不僅讓觀眾觸摸到鮮活的抗戰(zhàn)歷史,更將“銘記歷史、緬懷先烈、珍愛和平、開創(chuàng)未來”的信念深植人心。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,通過科技與敘事深度融合的方式,成為偉大抗戰(zhàn)精神的一個生動注腳,給予每一位觀眾深刻的精神洗禮。